您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档案视角
锦旗背后的故事——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利用处为民服务侧记

 

中国档案报讯 今年6月5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二史馆”)利用处收到了一份远道而来的特殊礼物——一面锦旗。展开这面精心包裹的锦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中的8个大字“为民服务,尽心尽责”,题款为“衷心感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利用处全体同志”,落款为“王叔宽(王图麟)之女王秀兰(77岁)贵州贵阳赠,二〇一八年五月二十五日”。

 

讲起这面锦旗背后的故事,要把时间倒回到今年5月初,二史馆利用处接待科接到了一个来自贵州省图书馆的查档电话,请求协助王秀兰老人查找其父亲王叔宽的档案资料。经初步检索,负责查询的工作人员告知对方馆藏中可能有部分王叔宽的个人档案,可以代为查找。按照查档流程,查档者只需将身份证复印件邮寄或传真过来,利用处的同志便可将所查资料邮寄过去,方便快捷,省却了查档者的奔波之苦。

 

可就在此次查档工作即将完成的时候,利用处的同志在阅卷大厅见到了王秀兰老人。原来,在得知二史馆可能藏有父亲的档案后,老人非常激动,一定要亲自来馆查档。通过查档登记和耐心询问,工作人员得知,其父王叔宽在其出生前就已因病去世,家里也没有保留下任何他的照片。70多年来,老人都不知道自己父亲的样子。为了不让她抱憾终生,工作人员反复向她征询相关信息,不放过任何细节,在馆藏档案中进行了全面检索。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工作人员通过她父亲的另一个名字王图麟,找到了一张摄于1933年的个人照片,同时也查到了他的部分履历情况:王叔宽,又名王图麟,1896年生于贵州省修文县,早年就读于贵州省立模范中学……第二天,当工作人员把一张写着“王图麟”和“贵州修文”字样的人像照片复制件交到她手中时,老人激动不已,不停地用贵州方言说道:“是我父亲,是我父亲……谢谢你们,谢谢……”

 

这是二史馆坚持开展为民服务工作中常见的情景。近年来,二史馆坚持服务民生的理念,为社会各界提供优质的利用服务。仅2017年,就接待查档单位2094个,查档阅卷近万人次,提供电子档案6万余卷,提供档案复印件近3.7万页。面对这些日益增长的查档需求,二史馆不断改进服务方式,优化服务程序,改善服务环境,推进档案数字化工程,建立专题项目数据库,采取形式多样的服务新举措,受到查档者的一致好评。


开放利用,档案数字化成效初显

 

随着档案数字化成果及时开放利用,二史馆对外开放的电子档案逐年增多。截至目前,已有87个全宗(专题)26万多个案卷完成数字化并对外开放,为社会各界来馆查阅民国档案提供了极大便利。而这些电子档案中,超过4.5万卷的内容与抗战直接相关,有力地支持了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的抗战研究活动。

 

这其中,就有抗日名将陈明仁的后人陈湘生。他在给二史馆的来信中这样写道:“近两年来,多次到贵处查找祖父陈明仁将军在抗日战争期间的战斗要报和战斗详报,均受到热情接待,使得我们取得了十分珍贵的、大量的历史资料,我们借此更深刻地了解了祖父的抗日战争战斗经历。继去年巡游祖父在滇西的抗日战场之后,上个月我们沿着祖父的战斗足迹,又巡游了九江、湘潭、衡山、柳州、昆仑关、武鸣、黔西、叙永等地。每到一处,均考察了当年的旧战场和文物遗址,如,九江战役、南岳会议、桂南会战、川南整军。还与文史部门的专家学者交流,充实了当地的抗日战争文史资料,解开了困惑当地多年的历史谜团。这些成果,一是得益于祖父的战时日记,二是得益于在贵馆取得的历史资料。”


个人查证,数据库提高寻亲效率

 

为方便查档者寻根,二史馆还开通了个人查证的特色服务。经过多年来对馆藏档案的筛选和整理,二史馆先后建成民国公务人员档案数据库和抗日阵亡将士名录数据库,而以此为依托开展的个人查证服务,为一个又一个家庭找到了先人的档案资料,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很多抗战阵亡将士和国民政府公务人员的后辈通过来馆、来电、来函的方式寻求查档帮助。他们所要查询的人,有的是在抗日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有的是至今下落不明、杳无音讯的军人,还有的是曾经在国民政府中担任过公职的工作人员。面对不同的查档需求,二史馆利用处的工作人员认真做好相关记录,针对不同情况,为查档者提供细致而周到的服务,尽最大可能地帮助其查找到所需档案。

 

其中不乏像王秀兰老人那样令人动容的查档事例。譬如,一名叫作田华根的查档者从小就常听曾祖母说起祖父抗战殉国的事迹,但因为家里未能留有任何凭证,祖父是否是为国牺牲的这个问题困扰了他一生。因此,当他从二史馆利用处工作人员手中接过记录有祖父姓名的抚恤档案时,顿时泪如雨下,久久不能平静。


专项合作,进一步挖掘档案价值

 

按照档案开放利用相关规定,二史馆积极支持和配合各地政府、科研院所及高校加强档案资源建设,通过合作项目的方式开展专项研究,充分挖掘民国档案的历史价值,形成了多项有意义的研究成果。

 

2017年至今,二史馆先后与国家图书馆、武汉大学、江汉大学、浙江大学、广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市档案局、青岛市档案馆、上海市浦东新区档案馆、德安县政府、颐和园管理处、李宗仁纪念馆、山东广播电视台等多家单位签署了合作协议,完成了多个专项数据库建设,为各单位的历史研究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档案资源。

 

今年5月,为纪念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同志诞辰120周年,山东广播电视台计划筹拍3集文献纪录片《王尽美》。在拍摄途中,拍摄方遇到了档案文献收集方面的困难,尤其是缺乏王尽美同志出席国民党一大的档案资料作为历史凭证。最终,纪录片拍摄方在二史馆工作人员的协助下,找到了关键的档案文件,并达成了高清扫描利用的合作协议,顺利完成了拍摄工作。


多措并举,提升查档利用满意度

 

为更好地履行为民服务职能,提升查档利用满意度,二史馆不断健全服务措施,改善服务环境,推出形式多样的服务新举措,如,开发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创办微信公众号“民国大校场”,推出《档案利用服务满意度调查表》等,保障了查档利用工作的高效和便捷。

 

为配合馆藏档案数字化成果的开放利用,在确保档案信息安全万无一失的前提下,二史馆为查档者搭建了集查档登记、目录检索、档案阅览和复制申请等功能于一体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断改进、优化系统功能,大大提高了查档利用的效率。

 

微信公众号“民国大校场”自2017年5月上线以来,以馆藏档案为依据,持续对外发布权威民国历史文章,并专门开设“利用指南”栏目,及时公布开放档案目录和查档指南,为用户了解民国档案、来馆查阅档案打开了方便之门,并有力反击了历史虚无主义的谬论。

 

为及时接收查档者的反馈信息,改进档案利用服务工作的不足,二史馆结合工作特点设计制作了《档案利用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分发给每一位前来查档的利用者,收集了大量有益的意见和建议,有效地开拓了服务思路,推动接待利用工作与时俱进。

 

以上为民服务工作只是二史馆日常接待利用工作中很普通的一部分,那些来自全国各地的锦旗和感谢信是二史馆工作人员前行的动力,时刻激励着他们不断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充分挖掘史料价值,更好地发挥民国档案在服务民生方面的独特作用。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黑公网安备 23010902000175号

【关于本站】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