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是座历史名城,有着丰富的历史档案资源。过去这些资料一直躺在书柜里、锁在库房内、尘封在历史记忆中,得不到展现和发挥。近年来,呼兰区档案局创新思维、拓宽思路,积极探索档案工作服务于新区建设的实践,创新档案工作,让档案走出柜橱、走出库房、走向社会、走向社区,同广大干部群众见面,使死档案变成了活资料。我们采取文史联姻、展印结合,充分发掘呼兰河流域的丰富历史资源,宣传历史、展示当代、鼓励人民,推动新区建设工作,取得良好社会效果。我们这一系列宣传展示活动,被省政协评为2016年度政协工作创新提名奖,呼兰区档案局也因此荣获了2015年度全省档案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实践让我们深深体会到:物是死的,人是活的,只有开动脑筋、转换思维方式、创新思维、创新档案工作,才能使呆板的、传统的工作方式,转动起来,充满生机和活力,发挥出潜在的特有效能。档案是历史又是资源,同青山绿水一样,也是金山银山。只有充分认识它、利用它,才能发挥它的应有作用。
一、寻找:创新档案工作的方式
习主席在十八大以来的讲话中一再强调:各项工作都要多动脑筋、创新工作。档案工作一直是面对柜橱守门待客。传统的工作方式使工作人员养成了消极的、不思进取的守门待客工作作风。怎样创新档案工作?这是摆在档案工作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呼兰区档案局全体工作人员都认真思索,并积极寻找突破口,大家通过讨论,认识到:要开拓创新档案工作,必须充分认识档案的内涵和资源。
呼兰是黑龙江省最早开发的五城之一,素有“江省邹鲁、满洲谷仓”之美誉,自雍正十二年(1734年)设置呼兰城,至今已有283年的建城历史。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又因著名女作家萧红而扬名中外。
呼兰区档案馆为国家二级档案馆,馆藏清朝、民国(伪满)、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文革、改革开放30年以来六个时期的珍贵历史档案,共分14个门类、129个全宗、及7.8万卷。内容丰富、历史悠久、涉列广泛、具有鲜明的呼兰河流域文化特色。如何利用呼兰这历史悠久的档案资源为现实服务?呼兰档案局全体工作人员认真思索、积极探索,并认真进行实践。
二、搭建:创新档案工作的平台
1、文史联姻。即区档案局和区文联合作。档案局有历史资料及图片;区文联能写文章、有编辑策划能力,我们结合在一起发挥各自优势。自2014年起,我们充分挖掘呼兰河流域档案、史志、摄影、文学等资源,先后策划编辑出版了《承载历史记忆 彰显兰河文化》、《抗战记忆》、《筑梦呼兰》、《图说萧红与呼兰》等多本具有较高史料价值的呼兰文史资料精品画册,有力的宣传和展示了呼兰悠久的历史。
2、展印结合。即大型展览和印刷成册下发结合。我们把《承载历史记忆 彰显兰河文化》出版成画册后,又分6大版块制成24个历史展板,在区委、区政府办公大楼展出。吸引了区委书记、区长等四大班子领导及广大机关干部驻足观看。大家感到新颖、猎奇,反响效果良好,对家乡的认识更加明确。2016年9月份,为配合纪念抗日战争70周年,我们又编辑出版了《抗战记忆》档案资料册,同样制成立式展板在区委、区政府大厅举办了《兰河抗日烽火》大型展览。
大型展览开通了我们思路。我们不仅表现历史,更应展示现实。于是我们又联合策划编辑了“聚焦哈尔滨新区 打造健康产业城 筑梦呼兰”这个档案工作主题,并做到展印结合,分五个章节,重点展示“一区六园”,即利民开发区千亿元产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绿色食品产业园、商贸旅游产业园、文化教育产业园、地理信息及卫星应用产业园、综合工业配套产业园的新思路、新构架、新亮点。共设计展板33块和画册一本,设计内页42张、共刊发图片457幅,生动而形象的把哈尔滨新区建设呼兰版块展示给社会公众,让人们更进一步了解呼兰经济建设新进程。这一举措实施得到区领导的赏识,区领导还特意组织全区党员干部认真参观展览。
3、全区巡展。《沧海桑田 巨变呼兰》、《兰河抗日烽火》、《筑梦呼兰》三个大型展览,不仅在区机关展出,还进学校、进社区、进商厦,在全区巡展。在呼兰老城区的西环商城展出后,为商店带来了人气。商城董事长孙艳娇高兴地说:再有什么展览,就到我们这来展。
4、媒体推介。我们还充分利用媒体大力宣传和推荐我们的活动。呼兰电视台开办专栏节目,宣传我们编辑的画册和展出,《呼兰报》大篇幅宣传,区、市政府网站发消息,中国新闻网、9365.com专题报道,在西环商城大屏幕上天天展示,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宣传态势,将呼兰档案系列宣传活动推向社会,推向人们心中,吸引全社会关注。
三、产生:创新档案工作的效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向寻常百姓家。通过印制画册、开展大型展览、报纸推介、网络宣传、电视播出、光影视觉图文并茂立体传播,展现萧红故里、魅力呼兰在哈尔滨新区建设中打造大健康产业城的火热场面,深刻表现哈尔滨新区建设的壮丽图景,吸引了全区党员干部和广大市民的热情观赏和好评,并获得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许。
1、使人们更加了解呼兰、认知呼兰、热爱呼兰。
在为期三个多月的展览时间里,全区近万名党员干部、市民参观了展览、阅读了画册。人们更加了解了呼兰的今昔,对建设美好的呼兰充满了信心。辰能·溪树河谷项目董事长许泽亮看了呼兰档案历史资料展览后激情的说:呼兰真是历史悠久名不虚传,能为这样的历史名城做点事情应该感到高兴。一位年轻的热爱文学的呼兰小作者参观后在留言簿上写到:过去只听说历史悠久,今天才大开眼界,古老的呼兰确实不简单。身为呼兰人应该感到高兴。白奎镇大学生小丁读完档案历史资料画册后激动万分,决定不去南方打工,回家乡创业,努力发展养殖业为建设家乡贡献力量。呼兰一中、东方红小学、建国小学等多所中小学参观展览后,以“美丽的呼兰河”为题,写出1000多篇热爱家乡的作文。业余作曲家于天海参观后激情大发写出歌颂家乡的歌曲:夏夜的呼兰河,被夕阳红老年歌唱团在社区演唱中传唱。江省邹鲁、塞北将军县、黄维瀚抗赋税等档案资料传递出的故事,在西岗公园受到老年朋友们的传颂。“热爱家乡、建设呼兰”成为共青团今年开展工作的主题。这次档案资料展览活动产生的深刻影响在呼兰区日益发酵。
2、有力推动文化宣传工作。
呼兰区文联组织全区15个文艺协会参观档案资料宣传活动后,在广大文艺工作者中产生强烈反响,极大地激发起广大文艺工作者热爱家乡的创作热潮。圣博士幼儿园长吕代英等四姐妹自费组织“爱家乡”诗歌朗诵会,并且写出赞美家乡呼兰河的多首诗歌。正在创作长篇小说《呼兰河畔》的王明杰,参观展览后增加思路,将抗日时期发生在呼兰的故事融入到小说中去。方台镇业余文学作者于宏远为了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网上创办了“呼兰乡村在线”,专门发表歌颂家乡呼兰河的作品。家乡小说作家郑旭东以“我和文化名人的故事”为题写出家乡文艺工作者的传记28篇。诗词协会副社长张力军,为了宣传家乡整日起早贪黑创作“新呼兰河传”。呼兰河萧红研究会长白执君为了深化萧红研究,最近写出二人转“萧红抗婚”,“金上京府访舒群”、“论新时期萧红研究”等作品。萧红诞辰106周年纪念节点,往年组织端午诗会需要发动、游说、点名去做。今年诗歌作者自觉行动,共写出歌颂家乡、歌颂萧红诗歌100余首,有三十多作者提出上台朗诵要求,还自觉在网上成立萧乡端午诗会群。爱家乡、爱呼兰河的热潮在全区文化界涌起。
3、影响和推动招商引资工作。
档案历史资料展印活动开展以来,已成为宣传呼兰一景,凡是区委、区政府开展各种政务活动和招商引资洽谈活动,都会找到我们提供呼兰历史文化的画册及资料。悠久的呼兰历史、丰富的人文资料、美丽崭新的呼兰,极大的吸引了外来各界人士,影响和促进了全区招商引资工作。今年1-4月全区亿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开复工15个,投资80亿元的恒泰云商产业城、30亿元的琳达外语城、30亿元的君豪新城等新开工服务业项目6个,投资20亿元的北京伟嘉生猪产业化项目、投资5亿元的朗格斯特中丹高端供热装备制造旱地产业园等新开工产业项目8个。外地企业家既相中了呼兰的投资环境。又特别喜欢呼兰的厚重历史,他们认为呼兰人古老文明,一定能合作共赢。特别是腰堡街道东北特色民俗文化村、呼兰河湿地公园房车营地等文化项目,实施盛装打扮,使古老的呼兰更加美丽多姿而充满文化情调。
4、加强和推动了档案工作。
档案历史资料展印活动的开展,引起了区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和认可,区财政给予支持。档案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增加了电视、音响、空调等设备、安装了多媒体演示系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面积扩大为120平方米。馆藏内容增加丰富,更加完善。新创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示范区,完善了招商项目档案服务工作。目前正筹划档案服务经济、民生都市圈平台建设。
5、媒体介入、扩大了宣传,引起连锁反响
由于省市新闻媒体关注介绍,产生连锁反响。哈尔滨市档案信息网、哈尔滨人民政府网、东北网、黑龙江省百科网、中国新闻网等众多媒体也都先后对我区档案历史资料展览进行了报道,哈尔滨市档案局副局长王秀滨专程对展览进行巡视,并给予肯定。辽宁大连、山东、广西等许多地方档案局打来电话索取材料学习借鉴。一些在外地工作的呼兰家乡人纷纷来电来信索取购买家乡历史资料画册,档案历史资料展印活动在全国部分地区产生了连锁反响。
总结这项工作,我们深刻认识到:这次档案历史资料展印活动,不单纯是一项档案工作的推新,是在用历史资政育人,是在实施“彰显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一项有益工程,是在档案事业上打造青山绿水、金山银山,是对死档案的一次激活,让他重振生机、为现实服务。今后我们将更加深入挖掘档案资源、创新档案工作,为哈尔滨新区建设服务。
|